上班時侃侃而談,回到家卻疲憊懶言;應酬時笑容滿面,面對親友時卻麻木冷淡,這是「下班沉默症」的典型症狀,長此以往可能影響家庭氛圍,甚至導致抑鬱。
近日,有媒體對275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3.1%的受訪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其中,34.7%的人明確認為自己有,48.4%的人認為自己「有一些」。「下班沉默症」已經成為一個無法忽視的嚴重心理問題。 …(繼續閱讀 )
去年九月,創立一六○年的《紐約時報》,正式出現了第一位女性掌門人。五十七歲的艾布蘭森(Jill Abramson)改寫新聞史,成為全球最權威的老牌大報總編輯。
當外界都把焦點放在她的性別、崛起的背景,她早已火力全開,投入了另一場改變歷史的挑戰:改造《紐約時報》,讓這家老媒體在網路時代走出新未來。 …(繼續閱讀 )
(一)臨床資料的核實
一般使用調查法(詢問求助者的父母、朋友、同事等等)。
■ 比較資來源地不同途徑(一致性);
■ 心理測驗與症狀的一致性;
■ 求助者的求助動機水準;
■ 求助者的求助方式(「主動求助」還是「被動求助」) …(繼續閱讀 )
識別病因
一、生物學因素(疾病、外傷、遺傳)
1.求助者是否有軀體疾病
2.有軀體疾病,確定疾病與心理行為,有無因果關係
3.考慮生活年齡對心理行為問題形成的影響
4.考慮性別因素對心理行為問題形成的影響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