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剛度過低迷的時期,景氣尚未完全復甦,不少上班族因危機感增加,在職進修意願大幅提升。但根據調查,上班族與企業主對在職進修課程規劃大不同,員工期望增進自身能力;企業則把績效做為主要考量。人力業者建議企業在規劃課程時應將員工需求納入考量,才能創造雙贏。
調查:景氣差 上班族進修意願增
台灣經濟先前受國際景氣連動影響,表現不振,使得企業用人保守,讓不少上班族自覺危機感加重、專業能力不足,因而提高自我進修的意願。1111人力銀行調查上班族進修現況,超過90%的受訪者有意願在職進修,其中40%已經開始進行,比往年調查比例70%、80%要高。
進一步分析,上班族最想進修的課程是「專業技能」,其次是「語言能力」及「專業知識」。受訪上班族表示,目前任職的企業有提供免費的教育訓練,但接近60%的企業提供的課程多是提升員工的「專業知識」,與上班族的想法有些落差。
企業重績效 員工重個人技能
擔任房屋仲介的程佳惠表示,公司先前讓員工接受風水、資產配置及節稅等訓練課程,希望增加與客戶的良性互動,之後他個人業績量也的確因此提升10%到20%左右,且更容易拉近客戶與她之間的距離。她說:「在我們自己本身的專業度會跟一般的房仲不一樣,客戶對我們的信任會增加,因為我們可以提供除買賣房子以外的事情,比如說在稅務部分可以提供諮詢,讓他覺得除了房子以外的事情都可以請教我們。」
宏泰人壽協理李品睿也指出,企業進行內部訓練時,是期待能對員工績效有實際提升作用,尤其保險業更是以這個目標為導向,因此會依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做員工的訓練課程。
但有企業講師認為,在近幾年授課過程中,大部分企業開設的課程都是較專業化,目的是希望幫助員工在工作時更得心應手,但參加人數往往不如教授語言、溝通能力等追求「個人成長」的課程,代表企業與員工在規劃課程的思維上持不同看法。企業大學講師洪明甫說:「我們上了這麼久的課,每次發現企業主動要員工參加的專業化課程參與,自願者會少一點,反而是一些屬於個人成長,比如說教你怎麼溝通、做簡報、排解壓力、時間管理的課程會爆滿,這跟企業他們在開課時,思維稍微有點落差,因為企業開課希望帶來績效。」
企業規劃課程 宜考量員工需求
對於企業與員工思考進修的方向不同,人力業者建議,既然雙方都想加強員工的職業能力,企業在規劃訓練時更應該將員工的意見納入,因為人力資源培育要用對方法,才能留住人才。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張旭嵐說:「我們也鼓勵企業可以針對員工的需求來規劃企業內訓,包括專業上,就是基本工作的能力。現在也越來越多軟性的課程,包括避免職業傷害、紓壓的課程,也非常多企業透過團體的訓練、互動式的課程來達到這樣的目的。」
企業講師鄭雲龍表示,現在有越來越多企業已經體認到員工的「幸福感」也是提升工作效率的一環,這種幸福感來自工作與健康的平衡,企業如果能先考慮到員工,創造出的氛圍自然能提升同仁的效率。他說:「現在企業已經體認到一件事情,他們原本過去強調生產力,他們要求有效率,不過有效率之外還有一種「笑」率,就是笑容的「笑」。員工的幸福感很重要,所以越來越多企業會請我去講情緒主導跟情緒管理這部分。」
台灣知名出版社圓神出版集團董事長簡志忠月初宣布圓神自3月起實施「週休3日」,讓員工個個拍手叫好,也是件難得的激勵員工效率的方法。
在注重「人才」的現今社會,員工已不再是企業的附屬品,企業應捨棄以本位角度思考如何獲利,而是要帶領員工一同向上提升,才能創造勞資雙贏。
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