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普蘭特教授Jane Plant,一位英國的科學家,在1987年得到乳癌,晚期乳癌更是已經轉移了四次,憑著科學家永不放棄的精神,她將自己當成實驗品,在探尋導致乳癌的過程中,終於找到了造成乳癌的兇手──乳製品。於是,在與乳癌抗爭的過程中,他選擇不吃任何乳製品,至今已過了19年,她的乳癌一次也沒有再復發。
牛奶有問題?
科學家已發現攝取牛奶和人類許多健康上的問題有關,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問題:
新生兒在第一年內若餵食全脂牛奶可能會有缺鐵的風險:對嬰兒來說,牛奶內的鐵質不容易吸收,並且牛奶也會妨礙人體吸收來自其他食物的鐵質。更糟的是,牛奶會導致腸道出血,因而造成鐵質流失。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第一型或年幼型糖尿病)和乳製品有關:不同國家的流行病學研究指出,食用乳製品和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兩者之間有強烈的關係。
牛奶是常見的食物過敏原之一,而且也是引起嬰兒過敏最常見的原因。
牛奶是培養和傳播許多討人厭的細菌與微生物一個絕佳的媒介。
牛奶本身是各種化學物質的集中來源,以確保剛出生和年幼的犢牛可以成長茁壯。
……等。
珍‧普蘭特教授的建議
假設我們每天都攝取乳製品,我們的乳腺和前列腺組織就會暴露在刺激組織生長或分裂的生長因子和激素中,那麼就可以解釋為何乳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生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他建議所有想要預防或治療乳癌的女性,最好刪除飲食中所有來自乳牛、山羊或其他動物的乳製品。還有,預防原則應該適用於乳製品業者,他們有責任舉證,以證明他們產品的安全性。
此外,我再次重申,那些癌症患者應該試著將飲食的重點放在蔬果,而非動物源食品,直到病情好轉。
以上資訊出自《乳癌與牛奶》
相關證照
健康管理師說:塑化劑,就是大陸的增塑劑。
塑化劑,就是大陸的增塑劑。
有多可怕呢?
增塑劑是工業上被廣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劑,在塑膠加工中添加這種物質,可以使其柔韌性增強,容易加工,臺灣廠商用一種常見的增塑劑DEHP代替棕櫚油配製的有毒起雲劑也能產生和乳化劑相似的增稠效果。
但是,業內人士指出,DEHP作為增塑劑並不屬於食品香料原料,因此,DEHP不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許使用在食品包裝上。
“起雲劑”是一種合法食品添加物,經常使用於果汁、果醬、飲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棕櫚油及多種食品添加物混合製成。但因棕櫚油價格昂貴,售價為塑化劑的五倍,昱伸香料公司遂以便宜卻有毒性的塑化劑取代,加入到“起雲劑”中。 (原來我們食用的都是化學原料)
塑化劑的分子結構類似荷爾蒙,被稱為“環境荷爾蒙”,是臺灣環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學物質。若長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系統異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險。
環境荷爾蒙系指外在因素干擾生物體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在環境中殘留的微量此類化合物,經由食物鏈進入體內,形成假性荷爾蒙,傳送假性化學訊號,並影響本身體內荷爾蒙含量,進而干擾內分泌之原本機制,會造成內分泌失調。
健康是每個人都想要有的,健康管理師已經是趨勢,知道哪個是不肖業者,一定要報導出來,這樣才是正確。
更多閱讀:健康管理師證照
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中產階層正在形成,有一部分人願意每年交納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來換得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專家估算中國至少還需要200-400萬健康管理、食品管理專業人才,而目前持證的健康管理師、食品管理師卻不足萬人!
大陸在未來五年將擴大內需,消費市場成長可期。但近年來,大陸食品業經過毒奶粉及各種黑心商品事件影響,多數人對本地生產的食品信心降低;相較之下,台灣食品的美味及衛生,更贏得大陸民眾的信任。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ITIS計畫資深產業分析師陳麗婷認為,大陸健康食品商機2010年達900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約12%至14%,市場很有潛力。但這個產業信譽很重要,一旦有負面事件發生,就會影響銷售狀況。台灣業者在健康食品產業發展的技術較早,適合走高價市場。台灣業者可以先從沿海地區以品牌打開通路,或是整合台灣的品牌共同爭取大陸市場。若是能開拓電視購物通路,銷售將能深入農村。
陳麗婷分析,大陸人喜歡高價膠囊類產品,尤其偏好能提高免疫力、降血脂、舒緩壓力等功能,其中直銷就占了43%的銷售通路管道。
保健食品 首重信任和通路
食品銷售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信任與通路,目前台灣一般的食品在大陸已有較高的信任度,但通路仍未能開展;至於保健食品並非一般性產品,更需要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擴充銷售的渠道。
目前景岳已取得原料認證的證照,將可在大陸生產益生菌產品;葡萄王幫雅芳等國際大廠代工;中天透過大陸大潤發銷售30項「二月紅」品牌的保健食品;杏輝改善記憶力新藥「天力再生」已取得大陸核可的藥證。
投資專家認為,先一步取得藥證及通路的公司,將能率先在大陸市場取得先機。至於生技食品類股經過第一季的回落整理,至7月生技月題材發酵時,股價可望整體回升。
資料來源:旺報 記者許家綸
更多閱讀:健康管理師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