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傳統心理諮詢與治療取向,都具有鮮明的哲學特徵和哲學色彩,具有相應的哲學根基,都可以歸屬於心理學形態的哲學心理諮詢。
哲學心理諮詢(philosophical counseling)是一個正在形成的理論和實踐領域。顧名思義,哲學心理諮詢既是哲學的,也是心理學的;既是一種職業,也是一種專業。它雖然冠以哲學的“名頭”,具有哲學的“痕跡”,但其本身既不是哲學思辨,也不是哲學研究。哲學心理諮詢的興起把人們從追求普遍、抽象、單一的心靈桎梏中解放出來,宣導在具體、真實、多元的語境中為人們提供心靈的慰藉,擴展和提升人的心靈境界。它不以灌輸灰色玄奧的哲學理論為目的,不受來訪者受教育水準的限制。在具體的諮詢形式上,哲學心理諮詢可以是一對一的個別諮詢方式,也可以採取團體諮詢的方式;可以是面對面的直接諮詢,也可以通過電話、網路、書信等仲介方式來進行。
以對話為中心:哲學形態的哲學心理諮詢
哲學形態的哲學心理諮詢是一種嶄新的“應用哲學”的具體形態,也稱之為狹義的哲學心理諮詢。這一名詞源於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哲學應用或哲學實踐運動。阿肯巴赫在德國率先建立了哲學心理諮詢機構,並主辦了專門的學術刊物。隨後,這一運動迅速擴展至歐美各國,並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一是創建了眾多的學術組織,主要有德國的國際哲學實踐協會、美國哲學實踐者協會、諮詢與心理治療協會等。二是湧現出許多領軍人物和代表著作,如美國哲學心理諮詢協會前任主席馬瑞諾夫的《柏拉圖靈丹——哲學在日常問題中的應用》、英國實踐哲學協會現任主席利波恩的《智慧的治療》。哲學形態的哲學心理諮詢以對話而不是診斷為核心,不是將來訪者看成病人而是看成健康人,其基本形式是在諮詢師與來訪者之間展開一種自由的對話。目前,在國外已有三種比較成熟的方法取向。
馬瑞諾夫的“寧靜”法寧靜(PEACE)是問題(problem)、情緒(emotion)、分析(analysis)、沉思(comtemplation)和平衡(equilibrium)五個步驟首字母的縮寫。首先需要識別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預警系統,當面臨問題時大多數人都能意識到,但問題比較複雜時,就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和資源去識別。其次,查清由相關問題引發的所有情緒。這是一種內在的統計,來訪者的感情很可能是痛苦、憤怒和悲傷的組合,必須在其真實地經歷過這些情感後,建設性地加以引導。第三步是分析,列出解決問題的各種選擇並加以評估。理想的解決方案是既能解決外部的事情(問題),又能解決內部的事情(由問題所激起的情緒),但理想的方案不一定是可實現的。第四步是沉思,從整體上審視問題的情景,培養對所面臨問題的一致的哲學觀點。最後是平衡,就是再清楚地說出自己的問題,表達情緒,分析選擇,沉思你的哲學立場,之後達到個人平衡,即厘清問題的實質,形成做好行動準備的態度。
里安比的四階段法里安比在《哲學心理諮詢:理論與實踐》一書中提出了哲學心理諮詢的四個階段(FITT)。第一,自由浮現(free-floating)階段,使雙方對彼此的關係都感到舒服而沒有壓力,能使用蘇格拉底式的“產婆術”幫助來訪者呈現問題所在。第二,當下問題解決(immediate problems solution)階段,問題浮現後,要澄清問題的性質,共同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三,意向性行為教導(teaching as intentional act)階段,在尋求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之後,雙方都要有意向性地教與學。第四,超越(transcendence)階段,在來訪者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如何超越個人目前的狀況,使自己不再沉迷於過去的痛苦經歷。
阿肯巴赫的超越方法法 哲學心理諮詢的首倡者阿肯巴赫主張“超越方法法”(beyond-method method),認為哲學心理諮詢不應有固定的方法,而應按照來訪者的具體問題情境選擇不同的談話進入方式,不要像心理治療那樣用事先規定好的心理學理論去套來訪者的問題,也不要劃定只用某個或某些哲學家的思想概念,總之就是不要用那些固定不變的、封閉僵化的諮詢方法。諮詢師和來訪者雙方通過平等的、真誠的對話,逐漸澄清了存在的意義,擴展了生活的視野。諮詢師並不能將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強加給來訪者,哲學心理諮詢的目的不是給來訪者提供問題的“藥方”,也不提供任何標準答案,而是激發來訪者自身解決問題的靈感、洞見和熱情。儘管如此,他還是提出了四條實施的規則:第一,諮詢師不應對所有來訪者使用同一種方法,要隨機制宜。第二,諮詢師應協助來訪者使其瞭解自己的狀況。第三,諮詢師不能預設立場。第四,諮詢師應幫助來訪者擴大視閾。
具有濃厚的哲學色彩:心理學形態的哲學心理諮詢
心理學形態的哲學心理諮詢,也稱為“心理學的哲學心理諮詢”,是指在心理學範圍、領域或傳統中的哲學心理諮詢,主要表現為在各種具有深厚哲學意涵,具有鮮明哲學特質的心理學意義上的心理諮詢取向和方法。心理學家在具有鮮明哲學色彩的心理學理論、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所形成的這類心理諮詢與治療取向,因其具有濃厚的哲學色彩,也被歸於廣義的哲學心理諮詢的範疇。
心理學形態的哲學心理諮詢有“存在主義心理諮詢”、“現象學心理諮詢”、“詮釋學心理諮詢”、“敍事心理諮詢”等等。從名稱上看,這類哲學心理諮詢冠以“存在主義”、“現象學”、“詮釋學”的哲學“名頭”,具有各自獨特的哲學背景,但它們並不直接以各自的哲學基礎為背景,而是建立在各自哲學取向上的心理學基礎之上。如存在主義心理諮詢是在存在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不是直接來源於存在主義哲學傳統。同樣,現象學心理諮詢的直接理論來源是現象學心理學,而不是現象學哲學。
幾乎所有的傳統心理諮詢與治療取向,都具有鮮明的哲學特徵和哲學色彩,具有相應的哲學根基,都可以歸屬於心理學形態的哲學心理諮詢。即便是最接近“科學”標準的行為療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也紮根於行為主義哲學的理論根基之上。心理諮詢的目的在於闡釋意義、啟迪智慧,而不是為了穴窠於實驗科學的外在標準與框架。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世界上存在的250多種心理諮詢或治療方法,與其說是“科學的”,不如說是“哲學的”。
(記者/劉將.葛魯嘉)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