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速,沉重的工作壓力,嘈雜的生活環境,使人們的情緒常常處於緊張狀態,因而產生抑鬱、焦慮、煩躁等心理病症狀,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因此,心理治療近年在中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中國一家媒體不久前推出《你的生活壓力有多大?》問卷調查,對90名職員進行調查。統計表明,66.7%的受訪者感覺工作有壓力,有36.7%的人表示每天的工作時間在10小時以上,半數受訪者每天的睡眠時間不到8小時。
據一項調查,內地13億人口中有各種精神障礙和心理障礙患者1,600多萬,在全國1.5億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緒和壓力困擾的青少年有3,000萬。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蕭澤萍表示,該院開設的上海市心理諮詢中心,每天都有至少300多人次前往就醫。初步統計,上海一年約有15萬患者進行心理諮詢和治療,其中年輕白領和高學歷人士佔很大比例。
2006年10月,深圳公布2005年度調查果,各類精神疾病的終生患病率為21.19%,深圳每5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這是1996年調查結果的4.48倍。
中國心理治療業起步遲
面對如此龐大的心理障礙群體,近年內地各種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機構應時而生。在鄭州,目前被社會認可、有固定客源的心理諮詢機構近十家左右。在當地執業的資深心理師馬進表示:「以高科技、高效率、高競爭為特徵的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具有高耐挫力,以正常的心態面對競爭中的挫折和失敗,防止消沉、頹廢、沮喪、偏激的心態出現,工作、住房、子女等問題都是導致心理障礙因素。在此背景下,由專業的心理師對國民進行心理引導,成了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然而中國的心理治療起步很遲,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之前基本為零,一直延續到1979年改革開放,80年代初一些心理門診陸續出現在北京和廣州等大城市。中國心理治療的初步發展階段由1987年至2001年,全國各大城市的綜合性醫院普遍建立了諮詢和治療門診,同時出現了私營的心理治療診所。心理治療系統化和職業化階段始於2002年,中國勞動部提出了心理師職業標準並於同年開始實施。
據統計,內地目前僅有數千名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從業人員,經過專業、系統訓練的更少,每百萬人口中心理學工作者的數量僅為4.6名,而美國在1991年每百萬人口就已擁有550名心理學工作者,其中獲得心理學或哲學博士學位者超過87%。中國每年自殺死亡的人數達28.7萬人,每年有200萬名自殺未遂者;1990年中國有2,560萬例抑鬱症患者,僅有5%得到治療,而15%的抑鬱症患者有自殺傾向。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吳瑞華研究員認為,缺乏從事心理諮詢的專業人才是造成內地自殺率相對較高的原因之一。
據鄭州大學王清紅教授估計,中國心理師的真正需求量在100萬人以上。專家為此呼籲,急需培訓更多具備合格資質的心理師,建立專業心理治療室。
收費未有統一標準
目前內地由於心理師人才短缺,因此十分吃香,其收入遠遠超過許多行業。但內地心理諮詢教育還處於初級階段,現時中國有心理學系的大學約有60所左右,相關培訓90%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昆明、武漢、長沙等大城市,大多數大專院校尚未設立心理諮詢專業。
「半路出家」是中國心理師的一大特色。內地某大學開設的心理師培訓中心,招收的第一批65名學員當中,醫務人員佔40%,教育工作者佔20%,管理人員佔10%,其餘為會計師、編輯、記者、電台主持人等。
目前內地的心理師分一級、二級和三級三個等級,一級最高。每個級別都有專門的教材。據瞭解,三級培訓包含九門必修課程,二級培訓包含十二門必修課程,例如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心理診斷技能、諮詢技能、心理測驗技能等。培訓機構每人每次的培訓費約在五千元左右。認證考試隸屬國家勞動部,每年有兩次考試,分別在6月和11月,考試合格由勞動部發證,全國通行。
在收費方面,心理治療並未有相對統一的標準。目前美國的心理師每小時的收入為150美元左右,在內地,心理諮詢收費從每小時100元至1,000元人民幣不等,平均收費300元人民幣每小時,較有名氣的治療師收費相對較高。在鄭州、廣州、南京平均收費200—500元人民幣每小時,在北京的一些CBD商務區內,諮詢收費往往會達每小時100美元。鄭州較為有名的心理師一次諮詢收費為1,000元,而三次親子諮詢則為6,000元。
不同年齡段的常見病例
許律琴是廣東江門的心理醫生,她從1991年起執業,具16年的資歷,她表示,前來求診和諮詢的既有7歲的孩童,也有71歲的老人,青少年佔了其中的大部分。許醫生介紹稱,青少年常見病例有「社交恐懼症」、「多動症」、「厭食症」等,都是青春期的心理病,「社交恐懼症」的症狀表現為正常的人際交往不能完成;「多動症」是小學生中比較多見的一種心理問題,其產生有生物原因,但更多的是家庭的因素。厭食多發生在女孩子身上,患上厭食症的人,體重往往在短時間內從驟減到15公斤以上。
內地許多白領尤其是女白領,患上心理疾病的比例也在增加,其中一種稱為資訊焦慮綜合症,患者沒有任何病理變化,也沒有任何器質性改變,但會突發性地出現噁心、嘔吐、焦躁、神經衰弱、精神疲憊等症狀。
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的增加,生活住房條件的改善,家庭成員的減少,年輕人外出經商等原因,獨居老人的數量逐漸增長,他們往往會萌生失落感、孤獨感、衰老感、抑鬱症和焦慮症等老年人心理病,需要在心理和藥物兩方面治療以控制病情。
新式療法吃香
除了一般的心理治療診所之外,目前中國大陸開始出現一些新式的治療中心,例如利用音樂為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其中一家音樂治療研究中心設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內,主治醫師高天副教授為美國國家音樂治療協會會員,曾赴美留學十載,攻讀音樂治療學。音樂治療室和一般的醫生診所不一樣,為患者營造一個輕鬆的環境。患者躺在床上,憑音樂牽引,治療心靈深處的創傷,使痛苦得到宣泄,情緒得到平復,達到改變精神狀態的目的,不必打針吃藥,便可不藥而癒。高天表示,目前音樂治療很受歡迎,預約一般要排期一二個月,但音樂治療也有局限性,治療者要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音樂感受力以及一定的經濟能力,音樂治療至少需三個療程,費用相對也較昂貴,一般的工薪階層難以承擔。
特約記者 王永記河南報道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