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對於中醫有心了解的人在問,中醫到底要怎麼學?讀起來像是天書,又是陰陽、又是五行;和八字算命有些類似,談起來如論哲理,用起來又有個人的藝術。但是臨床上治病,真的是這麼回事嗎?
尤其是許多的醫師,已受過嚴格完整的現代醫學訓練,要他們再花時間去了解這些非根源於實體(身體、病源體)的學問,不免像走回頭路;就算十分有心,也如霧裡看花、愈看愈花,就連自己也不能相信了,更何況要去說服病人。
其實,
中醫的基礎理論和現代醫學大相逕庭,但是中醫有其獨特的中醫生理學、中醫病理學與中醫治療學。在臨床運用上,也和西醫一樣必須由疾病的機制了解起,一直到治療方式的確立,一點也馬忽不得。若用得不當,誰說中藥沒有副作用呢?像是長期服用木通、防己、澤瀉等單味藥,可能會造成腎功能障礙等;高血壓患者臨床證型為實熱症,又誤用補陽藥時,可能血壓會急劇增高。前者為
學中醫者不明現代醫學研究成果,後者為學西醫者不明傳統中醫證型的判斷,對於病人來說都是一種危險。
也因為二者體系有所不同,在一開始中西醫的學習方式就有了不同的「起手式」,如果硬要套入某種模式,那就如邯鄲學步、生搬硬套,當然沒辦法運用自如了。所以在這裡將自己在
學習中醫上曾與前輩先進討論過的幾個原則整理出來,希望能幫助有心學習中醫的人找尋一些可行的方向。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