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養生館最賺錢
在職進修達人 中醫 中醫進修 中國中醫 給有志學習中醫的學習者的一封信

給有志學習中醫的學習者的一封信

近來收到許多讀者來信,要求我談談如何學習提髙和發掘繼承中醫學遺產的問題。現談一點個人的膚淺看法,僅供參考。

給有志學習中醫的學習者的一封信如何學中醫,主要從哪些書入手?

中醫書籍,浩如煙海,初步統計約有八千多種,十萬余冊,而且仁智之見,也不完全一致,究竟從何入手呢?我認為在基礎理論方面,首先要花一定時間學習《內經》,中醫學的基礎理論首先源于此書,我們從中掌握了陰陽五行、氣血津液、臟腑經絡、病因病機、診斷治則、養生保健等基礎理論的主要方面,就為學好中醫打開了大門。但要學好它,并非易事,必須具有勤奮、刻苦、踏實、堅韌不拔的學習精神。因為《內經》成書于春秋戰國至秦漢之際,文字簡古,存在許多古字、古義,特別是古代文字由篆化隸,由古轉俗、假借、誤寫以及錯簡衍脫,這就給學習造成了困難。因此,首先要對古文下一點功夫,其次要弄懂一些同音而簡寫的字。

例如:臟腑寫成藏府,肢寫成支,納寫成內,妊寫成任,旺寫成王,憑寫成馮,澼寫成辟,孔隙的孔寫成空,腧寫成俞等。又如營和榮,泣和澀,卒和猝,俠和挾,罷和疲,能與態等字,由于音近義通,常互用之。再次要熟讀一些主要經文。這對深入理解義理,逐步領悟,非常重要。可以先讀李中梓的《內經知要》,或薛生白的《醫經原旨》,然后再閱讀張景岳的《類經》。《類經》經四十年的編撰,始獲完成,作者根據素、靈現存材料,結合醫學的實際應用,分為攝生、陰陽、臟象、脈色、經絡、標本、氣味、論治、疾病、針刺、運氣、會通十二大類,凡三百九十篇,比楊上善的分類扼要合理,且說理比較精細清晰,是一部最切實用、非常完備的注本,可以經常翻閱。在學習《內經》主要內容和學術思想時,應抓住如下幾個重點:

一、陰陽學說是《內經》的主要指導思想,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法則;

二、五行是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是一種取類比象的方法;

三、四時六氣是推演疾病發生的規律,是機體與環境統一的理論基礎;

四、臟腑經絡學說,是中醫生理和病理的基礎,是從整體觀和動態觀指導臨床辨證論治的主要依據;

五、營血是形體營養的來源,衛氣是機體功能的動力。

其學習中醫的程序可概括為四個階段

一、通讀原文,窺其全貌;

二、熟讀警句,掌握精髓;

三、獨立思考,兼參校注;

四、前后對照,指導實踐。

《傷寒論》,主要是討論外感熱病的書,乃「發明《內經》奧旨者也」。共 397 法,113 方。全書都是教人辨證的法則準繩,后世譽為「辨證論治」的典范,是十分重要的典籍。

需先熟讀條文,然后對其同中之異、異中之同的鑒別點加以掌握,就能靈活運用于臨床,指導實踐,收到佳效。例如麻杏石甘湯用于風溫(肺炎),白虎湯用于暑溫之偏熱者(乙腦),大柴胡湯用治少陽、陽明同病之心下滿痛(急性胰腺炎及膽道感染),大承氣湯用于里實熱結證(急腹癥),茵陳蒿湯用治濕熱黃疸(急性黃肝、膽囊炎等),白頭翁湯用治熱毒血痢(急性菌痢),烏梅丸治蛔厥與久痢(腸蛔蟲、膽道蛔蟲及過敏性結腸炎),四逆湯用于少陰病之亡陽厥逆(搶救休克)等等,都是驗之有效的《傷寒論》的著名方劑。后世許多醫藥學派都是在《傷寒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中值得探索之處甚多,如證、因、脈、治,理、法、方、藥等,既是指導臨床的規律,又蘊含著精湛的理論。因此,認真學習《傷寒論》有其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先看成無己的《注解傷寒論》,因其說理中肯,比較詳明,以此為基礎,再適當參閱有關注解,自可融會貫通。

《金匱要略》是雜病專集,計 25 篇,608 條,共列處方 226 首(附方 28 首),它論述了內、婦、外科44個病證的病因、診斷和治療。全書理、法、方、藥齊備,癥病明辨,審因論治,立法定方,層次井然,貫穿著辨證論治的精神。仲景曾在序言中自許其書:「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識源;若能尋余所集,思過半矣。」這絕非浮夸之詞,而是有事實根據的。如葶藶大棗瀉肺湯治咳逆上氣,喘鳴息迫(肺水腫),越婢加術湯治皮水(急性腎炎),還魂湯治急喉風(聲門水腫),備急丸治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急性腸梗阻),甘麥大棗湯治臟躁(癔病)等,均歷驗有效。

因此,對其主要條文,即 1〜22 篇的 400 條,最好能熟讀,臨證時始能靈活運用。第 23 篇的雜療方,不少是治危急重癥的有效方藥;24〜25 篇是救治食物中毒的方藥,亦有參考價值。我們要從辨證論治角度學,從辨證論治角度用,才能得其要領。尤在涇《金匱心典》的注解,條理清晰,可以先行閱讀,以便對《金匱》有一比較明確的認識,然后再參閱其它注家之言,自可了然于胸,靈活運用了。當然,從今天的臨床實踐來看,《金匱》尚有脫簡錯訛令人不解之處,我們不能「抱殘守缺」,要本著仲景辨證論治的精神,予以校勘補正。這無疑是落在我們后學肩上的重任了。

溫熱學說是在《內經》、《傷寒論》基礎上的發展,其中吳又可的《溫疫論》、葉天士的《溫熱論》、吳鞠通的《溫病條辨》是主要著作,要先通讀,然后對主要部分加以精讀。《溫疫論》為治溫熱而成疫者,最有體系之書,與治非疫之溫熱迥異,應有所識別。《溫熱論》乃葉氏治溫經驗之總結,非學驗俱富者,不能分析入微;非老于臨證者,不能道其底蘊。對溫熱傳變層次,衛、氣、營、血闡述精湛;對辨疹、察舌、驗齒諸法,極為透辟。《溫病條辨》是吳氏在繼承《內經》、《傷寒論》之基礎上,對葉氏學說加以發揮而成。其三焦分證,較之葉氏又深了一步。書中立法 236 條,處方 198 首,然擷其要,總不出清絡、清營、育陰之法,雖不足以言三焦分治,但與三焦辨證之理,實不能相離。明乎此,則得全書之真髓矣。

其他如余師愚的《疫疹一得》,戴天章的《廣瘟疫論》,一以善用清泄見長,一以精于辨證稱著,兩書可以為學習《溫疫論》的參考讀物。楊栗山的《寒溫條辨》,吳坤安的《傷寒指掌》,乃辨傷寒、溫熱不容誤治之著作,均有參考價值,方藥亦多切實用。至于王孟英之《溫熱經緯》則為溫熱之類書,集諸家之精華,亦有參考價值。

以上諸書,是中醫的主要著作,要先攻讀,當然本草、方劑也是必讀之書。在此基礎上,再參閱歷代著作,如《巢氏病源》、《千金方》、《外臺秘要》,金元四家及明清諸家著作,乃至近世雜志、資料,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為臨床打好基礎。

同時,還要讀一些前人的醫案,這可以啟迪思路,指導自己的臨床實踐,有助于提髙辨證論治水平。近賢俞根初之《通俗傷寒論》內容極為豐富,值得細讀;葉天士《臨證指南》、《柳選四家醫案》、《章次公醫案》等,均可借鑒。

我覺得光有書本知識不夠,還要虛心地學習老中醫活的經驗。許多老中醫都具有較深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他們都有各自不同的書本上找不到的活的經驗,因此我們要謙虛勤懇、真誠踏實地向他們請教,學習他們執簡馭繁的辨證經驗,機動靈活的臨證應變方法,以及高尚的醫德。總之,學習他們的長處、優點,就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獲得許多珍貴的知識。過去葉天士先后拜師請益者達十七位之多,可算是一位善于虛心學習的前輩了。這種虛心請教,兼收并蓄的精神,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

此外,祖國醫學源于億萬群眾與疾病作斗爭的實踐,其經驗一部分被整理成文,另一部分則繼續流傳在民間,并在實踐中不斷得到補充和發展,這是祖國醫學總匯中不容忽視的一個支流。我們注意深入民間,采風訪賢,努力發掘流傳于民間的單方、草藥,也是一種學習。如季德勝治蛇傷、陳照治瘰疬的經驗,都是發掘于民間。在采訪過程中,首先要目光敏銳,要承認這些有一技之長的民間醫生是「賢」,然后才能有「求賢」的渴望,才能「禮賢下士」,虛心地向他們請教,把他們的經驗繼承下來,當然對這些經驗,必須用現代的科學方法加以驗證、總結和提高,才能上升為科研成果,為祖國醫學增添光彩。

總之,一是認真讀書,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一是理論聯系實際,堅持跟師臨證實踐,掌握治療技能;一是深入群眾,挖掘具有特效的土方土藥,三者不可偏廢。

同志們,學習中醫的道路是艱辛的,我們只要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刻苦勤奮的精神,謙虛謹慎的態度,救死扶傷的道德,堅持在長期的實踐中鍛煉,一定能逐步地成長為一個名符其實的人民中醫。

作者 / 朱良春

個人學習中醫的一點淺識,供有志於學中醫的學友參考。中醫已成我餘生之追求,路途艱難,愿吾輩有菩薩心腸,披荊斬棘,共同為弘揚中醫而奮鬥。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該如何開始,也可透過永誠的專業中醫課程做為自己學習中醫的起點。

永誠諮詢顧問有限公司的中醫課程,可參考:


在職進修達人馬上按讚,加入在職進修達人粉絲團,獲得最新在職進修訊息。

【在職進修叮嚀】中國古代醫者有云「學者非讀萬卷書,未可輕言醫;醫學貴精,不精則害人匪細,乃知學不博而欲為醫難矣;中醫學問無竅,讀書不可輕量也。」學醫總須多讀書,多看各家書籍,自然腹中淵博,胸有準繩。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您付出多少努力,就必有多少收穫!如果您想學中醫,或對中醫碩博士學位在職進修課程有興趣,想進一步瞭解,歡迎您利用聯絡表單與我們聯絡,在職進修達人竭誠為您服務。

我想進一步瞭解中醫在職進修課程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若在閱讀本頁之後,您對此課程或相關活動有所疑問,請您在此留下您的問題,在職進修達人將以最快速度回覆您。

聯絡目的 

您的姓名 
電子信箱 
LINE 
聯絡電話 
↑ 未填寫、資料不實者不予寄發資料。
居住區域 
留言內容 

  為防止機器人留言,請於左方欄位輸入「在職進修達人」後再按送出,謝謝您。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
【中醫學習】中醫樂活體驗講座
中醫師與營養師的對話 蔬果密碼
【在職進修】中華語文知識庫 兩岸同步上線
全民養生!中醫藥膳養生粉絲團提供您最實用的養生資訊 再送 7-11 ...
【中醫養生】關於吃藥這件事,哪些病其實不必吃藥就會好?
【中醫養生】90%的病自己會好:哪些病其實不必吃藥?如何用小習慣啟動...

給有志學習中醫的學習者的一封信 有 2 篇回應

按此顯示所有回應內容

發表回應

您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在職進修隨機文章

心理學學位 + 心理學證照 自然醫學碩博士在職進修班 中醫入門課程 國際心理諮詢師人才養成班 國際針灸醫師證照

在職進修達人粉絲專頁

加盟養生館最賺錢

部落格設計建置 - iweb.tw

關閉
用 LINE 與我們聯絡,即時提問,迅速回覆。用 LINE 與我們聯絡
即時提問,迅速回覆
透過行動條碼將我們加入 LINE 好友。透過行動條碼將我們加入 LINE 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