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病因
一、生物學因素(疾病、外傷、遺傳)
1.求助者是否有軀體疾病
2.有軀體疾病,確定疾病與心理行為,有無因果關係
3.考慮生活年齡對心理行為問題形成的影響
4.考慮性別因素對心理行為問題形成的影響
二、社會性因素(環境影響、生活事件)
1.確定相關生活事件、人際關係及所處的生存環境
2.確定(求助者的臨床表現)與(社會生活事件)關係
3.確定社會文化(如道德、風俗、習慣等因素)與(心理障礙)發生的關係
三、心理因素(認知偏差、人格偏離、負性情緒記憶)
1.查看其認知能力和成長中有無錯誤觀念產生
2.查看求助者對現實問題有無誤解或錯誤評價
3.分析求助者內心世界有無新、舊觀念衝突,或對人、事有持久偏見事例
4.尋找求助者記憶,有無持久的負性情緒記憶
5.分析求助者思維傾向 / 習慣,有無邏輯性思維和不良歸因傾向
6.分析求助者經驗系統中存在不利因素(老眼光)
7.分析求助者有無深層主觀因素-價值觀(人生價值)方面問題
8.分析求助者是有心理發育停滯(如果滿足方式停止發展或發育成熟後又倒過回來)
心理學進修資源: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